close

文章引用自:信誼『你的三歲孩子』P.23~34

 

兩歲的生活是如此順利愉快,所以,到了緊張、暴躁、強硬的兩歲半,的確會教人有強烈的震撼感。許多兩歲的小男孩和小女孩,都是率直、肯定、不複雜的,兩歲半卻可能在許多方面都有困難,特別是暴戾、強求、惱怒的情緒占優勢的時候。


 很重要的一點是,這個時期的孩子喜歡走上相反的極端,出乎這種本性,這個年紀的孩子明明想要「藍的」,卻選了「紅的」;明明希望「不」,卻選了「是」。


 我們曾經描述典型的一歲半大的孩子,往往走上和你意思背道而馳的單行道。現在,兩歲半的他已經成熟到會拿自己當對手了,他就是用這樣兩個極端去了解、探索世界。這種行為也許很困擾大人,可是卻是孩子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份。不久,他就能真正取捨,心意堅定了。


兩歲半的第二個顯著特徵是,對「一致」的要求。他要每一件事總是一樣,不只是事情的順序和方向要一樣,連地方也要一樣。他要家裡的每一樣東西固定放在他放的地方,或是他認為應該放的地方。他要求每一樣東西各歸其主,不得逾越。舉例來說,如果有客人借穿媽媽的毛衣,很可能會引起他的抗議。雖然他喜歡凡事一樣,可是他仍然愛探索和研究「不一樣」。


兩歲半的孩子會替自己設下一些詳細的、有趣的,或是惱人的規矩,好使自己不越軌,並可滿足對一致的需求,當他必須做選擇時,「規矩」也可以幫助他避免內心的衝突。這時的他連穿衣服都有一套規矩,如果他要先穿褲子再穿襯衫,而你卻先給他穿襯衫、再穿褲子,也許就會惹來他一頓脾氣。所以,爸爸想要幫忙孩子穿衣服時,最好先明白他的「規矩」。


 他的「地方」意識也包括了路線的一致。他總是要走同樣的路到幼稚園,或到熟悉的目的地去,對這個年齡的孩子來說,世界好大、好複雜,一致的路線能給他信心和安全感。


 時間上的安排也必須固定,他才會覺得放心。如果爸爸一向是在晚飯開飯前回家,突然有一天特別提前回家了,兩歲半的孩子會覺得:「爸爸回來了,應該開飯了。」他的時間似乎是以事情為標準,而不是依時鐘。


 說到爸爸的出現,有些兩歲半的孩子簡直是一成不變到了極點,假如爸爸從異於往常的一道門回來,他可能會相當不解。曾經有一個兩歲半的孩子解釋:「爸爸從前門回來,一個爸爸。爸爸從後門回來,兩個爸爸。」


 大約在快三歲的時候,他的內心比較安穩了,就比較能夠容許變化,接受新的、嘗試過的和真實的事物,不再需要常常以一致的環境來支持自己了。可是現在,他只能以凡事保持不變的要求,來鼓舞自己那還不怎麼安穩的意識。


 就「做選擇」來說吧!兩歲半可能是個最糟糕的年齡。這時候的孩子擺盪在模稜兩可之間,他常常下定決心選取某一個之後,立刻反悔,改選另一樣。因此,很可能只是選擇巧克力餅乾或香草餅乾,就使你們這趟逛街全掃興。建議你們還是讓他待在家裏比較好,這樣就不會有「選擇」的問題了。


 這個年齡的孩子和父母的衝突是如此地頻繁,也許,偶爾請父母以外的人來照顧孩子,是個明智之舉。當然了,請保母是一筆額外的開銷,所以有些父母就彼此幫忙,互相照顧對方的孩子一小段時間(大約是一兩個鐘頭)。


甚至有些兩歲半的父母還組成小團體,假使有來自四個家庭的四個孩子,他們就輪流到各家去,一星期兩次,每次由兩個媽媽照顧兩個鐘頭左右。如果孩子有祖父母、外祖父母,或姑姑、阿姨之類的親戚住在附近,那就更好、更幸運了。


 上托兒所也是個可行的安排。有些兩歲孩子在托兒所還需要媽媽的陪伴,才能表現得很好,不過,大多數的兩歲半孩子可以不用媽媽陪伴。


 兩歲半的孩子根本不是專橫、霸道、予取予求的,媽媽們常給自己的兩歲半嬌兒取這麼個綽號:「小霸王」或是「搗蛋鬼」。不過,請你了解,孩子是因為沒有把握才專制的,世界對他來說,既龐大又複雜。如果他能支使極小部分的世界(他的父母),他會覺得安全些。


這個年齡的孩子常常用誇大的行為來宣洩緊張的情緒,所以,他吸吮大拇指的機會增多了;也許會有暫時性的口吃(尤其是很多話的孩子);有時,他也會為了一點芝麻小事,就大發雷霆。曾經一度乖巧可愛的兩歲孩子,現在變成一個小魔頭、小暴君。


如果他的語言能力更上層樓,那麼,他很快會發現「我」這個代名詞,因此,他常常說:「我要!」、「我會!」相對的,「不要」是他另一個常用的語詞。如果你無意間問了一個可以用否定來回答的問題,那麼,他說「不要」的機會就更大了。所以,對兩歲半的孩子,你得使用完全肯定的敘述句比較安全,像:「的時候到了。」「你一定要。」這種話比較不會給他冠冕堂皇的機會說「不」。


在成長的過程中,這個年齡的孩子顯然沒有「行中庸之道」的能力。他是個極端份子,這一刻活潑大方,下一刻又羞澀退縮。他不會做的時候,說:「我自己做。」會做的時候,卻又說:「你幫我做。」起先,他大聲嚷著要吃一樣特別的食物,過一會兒,他又不要吃了。有時候,他堅持要自己吃,然後等媽媽最忙的時候,吵著要媽媽餵。他會從別的孩子手中搶奪他想要的東西;一旦真的有了,卻又毫不珍惜。似乎別人手中的糖果,總是比較甜,一會兒活動,一會兒又懶洋洋得推拉不動。


他也會拿媽媽來對抗爸爸。爸爸做的時候,他硬要「媽媽做」;媽媽來做了,他又要「爸爸做」,常常讓爸爸媽媽有受挫折感。其實,孩子要的往往就是此刻不能來的那個人,至於那個人是誰,對他並不重要,因此,當大家都可以來做的時候,他可能就會改成「我自己做」了。(不過,他真有麻煩的時候,幾乎都是找媽媽的。)


不要埋怨兩歲半的孩子難伺候。他固然頑強、複雜,可是很多時候,他還是父母和其他大人的可愛夥伴。他常常不願意和其他孩子分享他的任何一樣玩具,你得把這種行為看作是成長的歷程,而不是自私或頑皮,然後,運用你的技巧,幫助他逐漸學習與別人分享。譬如說,你可以利用他每晚臨睡前要求你重複講故事的請託:「再講一次,再講一次嘛!」進而幫助他學習「與人商量」,接受一些「限制」,那將帶給你和他無窮的樂趣。


 如果你每說一句話,他就纏著你問一連串的「為什麼?」那麼你可以支持他、引導他到達另一個新境界。「為什麼」不只是一個反抗的字眼,更是獲取知識的來源。


 對他來說,每件事物都新奇無比,因此,帶他去看新鮮的事物,告訴他一些新鮮的事,和他一起體會那形諸於外的情緒,都很有意思。觀察孩子如何施展他那一套「得到他想要的東西」的方法,更是有趣。譬如,你限制他看電視的時間,他也許會問來訪的親戚:「阿姨,你要不要看電視?」如果阿姨說:「要。」他就會去爸爸媽媽那兒報告說:「阿姨要看電視。」其實,他比我們所認識的兩歲半孩子要慧黠得多。而且,他知道的詞彙日漸增加,對一切事情又有廣泛而熱切的興趣,因此,他的很多想法不是你偶爾的觀察就能窺其全貌的。


事情如果順利進展,他會滿懷感謝和愛,這時有他陪伴共度時光,簡直就是你意想不到的喜悅。


既然,兩歲半的特徵之一是「緊張」和「要求」,在經過了一番折騰之後,疲憊的時期自然會接踵而至。因此孩子快要到三歲的時候,似乎很容易疲倦。他會抱怨說他睏了,要你抱他;出門散步時,他執意不肯坐嬰兒車,最後恐怕你得抱著一個眼皮沉重、分量也不輕的孩子回家。


嗲聲撒嬌是他表示疲憊的一個方式。有些時候,孩子不但自己覺得像小寶寶,而且想要做得像一個小寶寶。有一個這麼大的小女孩說過:「我是小寶寶,我不會走路,我用奶瓶吃奶,可是,我會說話。」


兩歲半的孩子不但會做出小寶寶的模樣,而且喜歡他襁褓時期的故事,一直到他快三歲的時候,他還百聽不厭呢!他喜歡以前他穿什麼、怎麼哭、睡哪裏、大人怎麼跟他…之類的事,也最愛聽你告訴他:「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寶寶。」


這個年紀的小男孩或小女孩,喜歡從前的自己,他變得很容易沮喪。只要是對身體有所拘束的活動,他一概都難以接受,尤其是你不允許他做一些他想做的事,他會更難過。他自己做出來的東西,假如經常不如他所預期的樣子,對自己技術欠佳這一點,也常使他氣餒。


他在遊戲時,最不喜歡父母叫他吃、喝、拉、撒、睡,或是回家,這些干擾常常帶給他相當大的挫折感。同時,因為別的孩子也和他一樣,搶玩具、不願意分享、不願意合作,所以,和別的孩子一起玩,必然也帶給他挫折。


縱然你盡了最大的努力,「生活」仍然給兩歲半的孩子帶來許多挫折,因此,他使使小性子、發發脾氣,這些都是難免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HIEN.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